12月6日,在公司举办的教研特色展示评比活动第四期“数智化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比赛中,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凭借其优异的建设成果,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彰显了社工产学研虚拟教研室在数智化建设方面的实力,也验证了社工教研室“政校社企”理念的成功。

自今年6月以来,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在专业带头人陈兰兰的带领下,积极筹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教研室工作小组由专业带头人陈兰兰担任组长,呼和、陈引弟老师为副组长,教研室其他老师为成员,共同致力于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完善,教研室制定了《社会工作虚拟教研室建设初期方案》,并围绕建设方案制定了前期工作计划及调研方案。

在调研过程中,教研室发现公司教学与政府及机构对社工实践能力的需求不匹配、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对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存在滞后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痛点,教研室积极与多方合作,与社工识堂在线教育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获得了社工识堂在平台建设及课程资源等支持。同时,与全国百强社工机构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并交流了机构建设线上课程资源的经验,也获得了其全方位支持。
在团队成员方面,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汇聚了来自高校、行政单位、行业企业的20名专家,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及博士占比一半以上。这些成员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研室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明确,涵盖了统筹组织、教学科研、咨询参与、员工培养、课程开发、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根据立项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自有课程资源库及研究体系建设;二是社会工作实务类课程体系建设及研究资源共享;三是面向市场类的课程资源、研究资源及其他知识产品资源开发。目前,教研室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专业课程开发目录,并开发了一系列实务课程体系,以满足实务社工能力及实务需要。搭建了课程大专栏一个,课程专栏11个,平台开设课程直播及生成回放30节。同时,与35家合作项目及单位共建共享课程资源120节(个),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
虚拟教研室的使用场景十分广泛。它不仅为教师和员工提供了一个线上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还使得教学资源得以高效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开设直播课程、发布教学资料、布置作业和进行考试,而员工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参与互动。对内可满足远程教学、重点精讲与复习、混合式教学、员工拓展自学等运用需求,对外可实现实务跟踪、线上督导、考证辅导等,此外,虚拟教研室还支持多方协同工作,使得教研室成员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共同进行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和学术探讨。
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政府合作方面,与康巴什社工部签定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政校合作协议。两位虚拟教研室老师被鄂尔多斯市社工部聘为智库专家,四名虚拟教研室老师被康巴什社工部聘为智库专家。教研室在科研方面,辅助教研室获批了多项自治区社科、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自治区民政厅政策理论课题、鄂尔多斯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以及校级科研重点课题。同时,以虚拟教研室为契机,还与准格尔旗社会工作协会签定了横向课题合作,并获得了立项经费。



展望未来,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将继续深化建设,致力于以下几个方向的升级:一是全方位教学体验升级,升级平台,解锁更多功能,进一步探索智能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二是反馈式学习与实践,鼓励员工开放式参与建设,加强对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建立开放式科研与成果转化模式,加强与政府部门、其他高校、社工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四是探索MVP式知识产品开发,完善课程体系,面向市场面向需求,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此次在“数智化背景下虚拟教研室建设”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是对第一阶段社会工作产学研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未来,教研室将继续深化建设,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社会工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社会工作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